初级宏观经济学
绪论
浙大叶航网课
定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
CPI :消费物价指数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差别
- 微观:理性人假设,市场出清假设(长期会均衡,均衡价格)
- 微观:帕累托有效性(过度相信市场),自由放任市场,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宏观:合成谬误假设:大家个体都是理性的,加到一块可能就会不理性(个体理性导致非理性).
- 宏观:市场非出清假设:理由之一:菜单成本: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
- 宏观:市场失灵,国家干预,凯恩斯:看得见的手:
举例:
1.生活中火灾导致踩踏事件,对个人来说,理性,想先走。但是对总体来说,都抢,踩踏,非理性
- 银行挤兑:听说银行要倒闭,每个人都去取钱,银行破产,都取不到钱
微观、宏观不是对立的!! 各有适用范围
宏观研究对象: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
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反危机政策: 政府干预(发钱, 埋金, 挂沟填沟)、政府购买扩大有效需求、政府财政赤字降低失业率
一、宏观经济变量
1. 总产出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最终产品、流量、国民非国土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折旧:消耗掉的设备损耗, 转移支付–国家重大疾病补贴等
约定俗成, gdp一般为实际gdp
2、 消费、储蓄、投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C。根据定义有: MPC=ΔC/ΔY
平均储蓄倾向APS,平均储蓄倾向MPS
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即Y = C + S.
APC + APS = 1, MPC + MPS = 1 ( APC用b表示)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则其表达式为:I = α- ß r,式中的α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自发性投资。上式中的ßr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诱致性投资。其中ß作为该函数的斜率,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投资系数,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利率水平的变化对投资影响的程度。在横轴为投资I,纵轴为利率r的座标中,线性投资函数I = α- ß r的图象如下:
曲线左右移动,外生变量。 投资曲线旋转,投资弹性由大变小,利率的变化对投资量的影响变小
投资边际效率递减
长期来说,创新的投资可能会使利益率上升,规律不适用
流动性过剩 = 现金过剩
m0 - m5 规模越来越大,流动性越来越小
基准利率: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
存款货币数量远远大于现金货币 银行调控cpi: 发行货币数量、央行准备金率上调(现金流动少了)
准备金交给央行,自己扔需要留有超额准备金,用以应付日常的取款需要
放弃金本位,因为有限的黄金无法满足现有庞大的货币市场
虽然利率是国家制定,但是市场上仍有另一个利率,如民间借贷利率
二、宏观经济模型
1.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劳动力结构匹配与否, n0是否代表充分就业
两部门
储蓄 = 投资 为均衡
三部门(多了政府)
投资 = 储蓄 + (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为均衡
财政赤字可以把右侧增大 从而让经济不再衰退
四部门(多了外国)
贸易顺差 有影响
破窗理论、节约悖论。宏观经济中,节约未必是一件好事
重新来看三大规律,收入越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储蓄s大于投资i, 而要使有效需求,就要增加投资i。
而因为投资边际效率递减,投资i减少会导致收益率r减少,收益率减少有个地板就是储蓄利率r,若是低于储蓄利率r,那没人会投资,所以投资i有上限。
要使得投资i突破这个上限,就要降低储蓄利率,而这时又有灵活偏好和流动性陷阱,储蓄利率很低的时候,人们存不存,投不投资无所谓,偏好储存现金,流动性无限大。
因此长期市场经济趋向于储蓄过剩,经济衰退,就业减少。凯恩斯讲究政府调节
2. IS - LM模型
凯恩斯有效需求模型缺点:没有把货币流通融合到模型中去
IS: 投资+ 储蓄 investment-savings
LM: 货币需求 + 货币供给 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解释: 利率r下降,储蓄减少,投资规模上升,总产出上升 —-ls曲线斜率为负
利率r下降,因为l=ky - hr, 在总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hr也就是投机性货币需求上升,ky也就是固定货币需求下降,也就是实体经济投资减小,总产出下降– lm曲线斜率为正
财政政策改变is曲线,如4万亿财政支出,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就是把is曲线向右移动
货币政策改变lm曲线,如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增发货币等
无风险套利,假设日本0.5利率,欧元3利率, 2.5%利差,贷款大量日元,大量买进欧元,货币对冲,通过远期交易等让未来把钱换回日本无风险。若发生大量的无风险套利行为,很多人购买大量欧元,欧元汇率上升,导致美元汇率下降,原油煤炭等资源价格上涨,cpi上升。
3. AD-AS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IS-LM模型没有考虑通货膨胀, 70年代取消金本位,通货膨胀严重,这时原先的模型可能不太适用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是指社会所有消费者在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是指社会所有生产者在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p 价格水平,y产出水平
AD曲线是物价指数不等于1的情况下,IS-LM模型的通解
外生变量
收入或产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外生变量引起总供给增加,曲线右移,总供给减少,曲线左移
旋转移动:收入或产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收入或产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垂直段: 产出的天花板,受资源等因素影响
ad曲线右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ad曲线左移: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因素
as曲线右移:创新与增长
90年代日本汽车、家电、数控等行业挤压美国国内产业,促使美国创新发展it行业,经济增长,as右移
as曲线左移:衰退、通胀(滞胀)
70-90年代的滞胀,主要因为石油危机引发,各国囤积石油不用,资源减少
ad as模型并不意味着is-lm模型没用了,因为ad曲线是包含了is-lm模型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仅仅通过ad曲线很难找出是政府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导致的曲线变化
三、宏观经济运行
1、通货膨胀
consume retail wholesale, 中国wpi称为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上涨,cpi可能不动,但是未来会涨
CPI 上涨 不完全等于通货膨胀, 有通货膨胀,cpi上涨。 cpi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cpi 上涨可能是因为全球性灾难性气候,国际上大宗货品的价格上涨
西方国家一般用rpi来衡量
预期到了的通胀,会有自加强效应
例子,九几年通货膨胀厉害,纺织厂不生产,就囤货就可以赚很多钱,产出减少
2、经济增长
哈罗德 多马模型(凯恩斯)
K 在这里指用的机器设备。 资本少-产量高 劳动密集型
动态模型:所以储蓄会影响增长率,投资来自储蓄,所以储蓄影响。 而之前讨论的是静态的,如果一个月花光用光,那消费多,对经济好。
实证:日本、中国 风险意识强,储蓄多,长期 经济增长率大
刘易斯拐点:改变收入不均衡+ 东部沿海企业家把企业办到内地去 + 迫使企业改变增长模式
未来 40 年凯恩斯为主流
新古典模型(马歇尔)
索洛模型不合理之一:历史背景变了,不再是封建王朝,应该提倡调控。之二:均衡状态没有时间限制,我们每个人终将死亡,短期无意义
3、经济周期
一、 消费不足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一边扩大生产,一遍剥削工人,提高剩余价值率,必然导致工人贫困化,东西卖不出去,生产过剩,导致8-9年经济危机
二、 投资过度理论:固定资产投资是一次性投入,在折旧期中分散使用,特征:投资那年投资量特别大,其余年投资量可以约等于0。如果在某一时期,社会上大量人购买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拉的特别大,经济增长特别快,后几年经济迟缓,等到周期到了又一轮新投资,经济周期。
马克思说:消费过剩侥幸生存下来的厂家,会去投资固定生产设备以获取较强的竞争力。 这样生产固定设备的厂家首先恢复生产,雇佣工人,工人有钱去消费,经济慢慢复苏。但是同时埋下了对下一次经济危机的伏笔,投资浪潮过后又开始压榨
三、货币信用过度: 经济处在繁荣期,金融资本家扩大利润,要介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急于借贷给产业资本家,怎样说服企业家借你钱呢,银行家会降低利率来竞争,然而降低了利率,贷款质量出现问题,对担保物打折会变少(100w房产贷110w)。贷款完,实业无比繁荣,资本家信心越强,经济增长越快,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泡沫也会越大,直到达到极致。一旦有风吹草动,影响很大,聪明的银行资本家收缩贷款了,一收缩,经济拐点就来了,抵押物变得越来越不值钱(100万抵押变成50w),经济加速跌落,借钱的人也不还钱了,破产贷款,几何级数扩大,金融变得恐慌,有钱不敢借,借钱不还直接破产。
精彩的次贷危机分析
次贷危机:次级按揭贷款,一般贷款对客户要有信用评估,a级b级c级, c级就是次级。次贷就是 连c级信用都给贷款,甚至流浪汉都给贷款。怎么产生的呢?
最早的金融创新,小银行另辟蹊径,眼光落在次级贷款上,当时整个经济复苏,房产价格不断上升,银行房贷风险特别小,贷款发出去。使得美国房产需求不断上升,房产价格不断上升,小银行风险越小,越想贷。
但这时小银行资金不够了,新的金融创新来了,小银行把最初贷出去的贷款打包,找大银行,说“我这个贷款优质, 把这个贷款转让给你,钱给你赚,但是你把打包的那些钱给我“。 于是小银行又有资金周转了,套现了,继续放贷。但是大银行的人还是最聪明的,预测到了未来的危机,怎么无风险地赚钱呢?
大银行把打包的贷款 变成一个像股份制的东西 推销给群众, 说服自己的投资客户推销这个产品,利率高,分给别人。客户一开始会跟风,后来客户也反应过来了,想要有担保。大银行说你不是想要担保吗,我去找大保险公司,开个保单担保,收保费。这个理财产品现在好了,变成无风险,利率高,亏了保险公司赔的好东西,泡沫越吹越大。 07 06 年到达巅峰,这么多资金投入到这个领域,美国没有这么高的需求,最后出现什么状况呢,一个流浪汉手上七八套房子,说是两三年就成为亿万富翁了。
然后这些流浪汉啊低端人口没钱还房贷啊,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些房产低价租出去,只要能抵消房贷就OK了。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坐等房价升值,就发财了。但事实是已经到顶点了,马上雪崩开始。 房子这么多,总不能所有的都租出去,慢慢地开始有人还不起房贷了,还不起没事啊,我卖掉一套房子(房价还是很高), 就又有钱供其他房子了。 这些事情个别还好,一多起来,很多银行都堆了很多房子在手上想卖,卖不出去,房价崩盘。 然后很多人就直接房子不要了,钱也不还了(07-08年)。 破产,挤兑啊之类的事情就发生了
后来政府担保,重组花旗啊之类的大银行。 可怕的是资本家没怎么亏钱,这就是为什么稳定下来,司法部要追究高盛、花旗的责任了。
乘数—加速数理论
四、宏观经济调控
央行宏观调控目标一般来说是单一的:货币、物价稳定
中国户籍制度 阻隔了农业闲置人口往城市转移的过程
为什么中国税收增长快30%? 征税随意性很大,中央查的严,下面就查的严,收的多
联邦基金利率: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给其他银行贷款的利率
再贴现
西方国家一般只调节联邦基金利率,而我们是靠人民银行红头文件直接调控,带行政性质
这样做的负面作用:1、表面利率下降,商业银行两个办法(1、合同6%但是其他地方2%补给我,阴阳合同2、介绍信托投资公司),区域之间的利率差别掩盖起来 2、一刀切、没有缓冲
宏观经济调控效应
宏观经济调控的技巧与艺术
经济严重衰退的时候财政政策影响大,货币政策用处不大,因为市场中人们的期望悲观,就算降低利率,提高货币发行,也不能让消费者投资,而反而会让货币流入投机性市场(流动性陷阱)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力度
时滞
五、精彩的宏观调控三十年分析 (重要)
紧缩政策: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来换取物价稳定
扩张政策:当经济增长率低,就业率下降的时候用例如4万亿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相应的使得物价上升
1、 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曲线是高度相关的,通货膨胀一般比经济增长率高点滞后一年,而通货膨胀的低点与经济增长率低点完全一致
2、经济是和政治相关的,一旦滞胀,对政府要求很高
3、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逐渐减少, 前15年经济波动大,频率高
4、经济改革一般从微观层面开始
5、前15年,经济一紧就死,一放就乱,因为政府在宏观层面仍然是行政化,微观层面市场化,直到93年商业银行改造, 由直接控制变成间接控制
6、 84年增长率15,紧缩,通过行政命令,一层一层地指标下去,回收贷款,导致工人工资发不出。经济衰退,86年放弃紧缩,一放就乱,直到89年到顶峰,增长率3.9. 同时国外抵制中国,国内乃至高层都开始喷邓的改革开放. 92 邓南巡讲话 -> 放开,成立证券市场。 93年 24的通货膨胀率,又一次危机。朱上任接管人民银行,第一次确立调控目标,增长率压到10,通胀压到6-8,93-96,成功调控
7、98年还没有送财政政策,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衰退。1w亿刺激经济,99年没好转,请费里德曼
8、股票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提前反应经济趋势。 99年5月突然股票大涨
9、08年金融危机,就是04-7年投资过热,政府没有及时收拢政策。倒闭的公司大多是借的高利贷,为什么借高利贷呢就是因为年底需要还银行钱,让银行报表好看。然而年底一收拢,贷款锁紧,企业压着高利贷几个月还不出,资金链断裂。
把控经济形势-看政府操作
六、宏观经济学派
1、新古典综合派(主流,分微观宏观)
混合经济制度,不非此即彼, 国有私有,社会市场
2、货币学派(一定道理)
3、供给学派(短命)
4、理性预期学派(微观)
狼来了的故事,政府要守信用,不然物价上涨,厂商也不买账
5、新凯恩斯学派
非市场出清、价格粘性工资粘性(工资、价格调整很慢)